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蛮荒云南之死亡秘境 > 第六章古滇国迷雾

第六章古滇国迷雾(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第一节古滇国史记

跟着庄教授和小可跑了几个地方,虽然危险重重,但却感觉非常有乐趣,每一次回来都让我和老熊兴奋好几天。探险的乐趣就在与明明知道有危险,但还是要去挑战,用自己聪明才智或者是过人手段,又或者是好运气去破解一道道难关,感受每一次成功的乐趣。面对危险,战胜困难,享受哪种紧张过后的轻松快感。

我和老熊本就是好奇心特重的人,对小可和庄教授他们到深山洞穴寻找滇王印的事,更是充满好奇,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并不怎么相信所谓的滇王印的事,另外就是觉得为什么要到洞穴中寻找滇王印?还有在哪几个洞穴里面找到的刻画究竟**什么意思?何人所留?留于何时?用意何在?如果是真的找到滇王印又能如何?又能用滇王印破解什么魔咒?还是能发一大笔财?等等,让我们心痒猫抓,好几次都想问,但庄教授和小可已经提前说过不便说,还要求我们一定要严守保密,人家这么做,自有人家的用意,我们也不能过分无礼。

每一次回来,都会让我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和好奇,闲暇时也会找一些云南历史和典籍去看,我也想了解一下古滇国历史。

星期四晚上,我又接到庄教授电话,让我约老熊周五晚上去他家吃饭。

周五下班后,我和老熊一起来到庄教授家,路上我们还开玩笑说,是不是庄教授又要给我们发大额奖金了?

敲门后,庄教授和小可立刻开门把我们迎了进去。才一进门,我一眼就瞥见客厅的角落摆了一张桌子,上面供了一尊佛,佛前面是一个小香炉,香炉前面放了一个木鱼,地上有一个跪拜的蒲团。

我颇感惊讶,因为上次来他家里面并没有摆放这些东西,我知道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但这里是学校,而庄教授作为一名教师,在大学校园里面搞这个,好像不合时宜。但这是人家的个人信仰,我们不能开口询问。

庄教授和小可非常热情的招呼我们落座就餐,庄教授乐呵呵的说,他们专门去买了一公斤干巴菌,用剁青椒和蒜头片一起炒了,专门给史志熊解馋的。老熊一看,咽了咽口水说道:“哎呀,庄老师真是客气了,咱们这几个人用不着这么客气的,现在干巴菌上市时间不长,出产量少,价格高,庄老师何必这么破费呢。”说完,又咽了一下口水。

我一看老熊这个馋样,真想踢他一脚,来人家里面做个客,也让我陪着丢面子。庄教授和小可看老熊这个样子,也忍不住开心的微微笑了笑。

庄教授说,他们还煮了一只鸡,专门给我们做傣味手撕凉拌鸡,另外还有一个是青黄豆做的“懒豆腐”,一个干煸洋芋丝,一个傣味的酸巴菜,还有一些水煮青毛豆,都是我们比较喜爱吃的,庄教授知道我们爱喝他们的紫米酒,早就给我预备了一罐,他们也陪着我们喝饮料。

吃了一会儿,也忍不住对上几次出去情况做一些有乐趣的回味和分析,我和老熊也插科打诨,毫无遮拦的乱说一些,弄得大家哈哈大笑,整个饭桌气氛非常好。

说着说着,最后话题还是忍不住回到这古滇国和滇王印上来。

庄教授说,云南历史非常悠久,只是很多并未对世人所知,古时的云南就是一个藏在深山的神秘王国,云南这块土地富饶美丽,气候温润潮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全世界都找不到能有几个这么好的地方。云南生活资源丰富,孕育了很多文明,可惜都被破坏了,而且缺乏史书的记载。

据零星的史书记载,古滇国是云南诸多文明中的一个,是战国至西汉时期兴盛于云南滇池区域的古王国。它在西汉后期走向衰落,东汉初叶被中原王朝设置的郡县所取代。其由盛转衰,经历了四五百年的漫长历史。

滇国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古国,主要分布在以滇池区域为中心的云南省中部及东部地区。

滇国因境内有“周回数百里”的滇池而得名。滇池“源广末狭,有似倒流”,故曰颠,“颠”谐音“滇”,于是后称为“滇”。

滇国出现的时代至迟不晚于战国中晚期,战国末至东汉中期为鼎盛时期,西汉后期走向衰落,西汉末至东汉初为中原王朝设置的郡县所取代。

此后,滇国及滇文化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历史上永远消失了,有关云南的古文献上也不再有滇国的任何记载,以至于滇国和滇文化一直是我国古代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人们大致了解古滇国的一些情况,古滇国的疆域包括今天的昆明、玉溪、曲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昭通地区和红河、文山州的部分地区,不到十万人口。滇国的东边是夜郎国,北边是邛都国,西边是昆明国。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看,滇国的都城应该是在今天的晋宁县晋城镇,即汉代益州郡治所在的滇池县。据《华阳国志》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

《水经注》记载:“滇池城,池在县西,周三百许里”,“元封二年(前109年)立益州郡,治滇池城”。《蛮书》也说:“晋宁州,汉滇池县,在拓东城(今昆明城)南八十里”。另外,晋宁石寨6号墓山出土的滇王金印也进一步验证滇国都城就在今天的晋城。

滇国时期,滇池区域已开通了通往东南亚(缅甸、越南等)和印度以及中原内地的外贸通道,今天所说的“古南方丝绸之路”——云南“茶马古道”以及通往内地的三条道,即湖北至贵州至云南滇池区域的一条、巴蜀至滇池区域或大理的两条秦汉“五尺道”或“北道”(唐代“石门道”)和“清溪道”(又称“南道”),最早起码可以上溯到滇国时期。

我听完后,故做惊奇状说,没想到在我们昆明后面的这个臭水塘周围,还有这么多丰厚的历史文化,我原以为,滇池仅仅只是个昆明人的化粪池而已。

对于滇王金印,庄教授说,根据资料所说滇王金印是两千多年前的一枚印章。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时任**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和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来到了云南省博物馆。在这里,郭沫若见到了一些形制特别的古代青铜器,有的雕着牛、有的刻着鹿,还有的装饰着蛇的图案,工作人员的解释是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发现的青铜器。看着这些独特精美的青铜器,郭沫若问这些东西是不是出自古滇国的?

经过发掘考古,这些青铜器确实是古滇国的。上个世纪在云南相继发掘出的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两个大古滇王族墓葬群,出土的各种青铜器仅李家山就3000多件,在石寨山竟挖出了这件独一无二的滇国至宝——滇王金印。

长期以来,**着云南古代文明之光的古滇国,在中外历史学家的眼中,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除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寥寥几百字的记载外,再也找不到可供研究的任何历史文字记载了。因此,揭开古滇国之谜,成了史学界,特别是云南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1953年的秋天,一位古董商人拿着五六件青铜兵器想卖给云南省博物馆。当时博物馆的的人认真地看了这几件兵器后,发现它们的形制和文饰都不同于中原地区已经出土的古代青铜兵器,对青铜器颇有研究的考古专家敏感地意识到,这几件青铜兵器的背后,可能孕育着云南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于是将古董商人手中的青铜兵器全部买下,但不知是古董商不愿说,还是确实不知道这些青铜兵器的出土地和收购地,考古专家始终没有问出青铜兵器的出处。一个偶然的机会,考古专家获知在晋宁县的小梁王山,抗日战争初期曾经出土过大量的青铜器。翌年10月,云南省博物馆派出两名专家到晋宁县作一次实地调查,调查的结果出土地点不在小梁王山,而在对面的石寨山。两位专家还从石寨村农民手中又征集到几件青铜兵器及一件磨制的非常精致的古代石犁,将其与馆藏的青铜兵器一比较,果然在造形和纹饰上都有很多共同点。另据村中的老人说,这座小山也是村里的风水宝地,村里人去世后大都埋葬在此,多年以来石寨山的村民们在山上挖墓坑时,经常都会挖到各种青铜器,然而他们不懂,大都当成废铜卖到昆明去了,听说曾经被驻昆的法国人买去不少。

1955年3月,由文物专家组成的考古队在石寨山作了第一次清理性发掘,这也是新**成立后,云南省考古工作者进行的第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在这里发掘出土了各类青铜器数百件,其中也不乏绝世之作,最为珍贵的是两件贮贝器,一件盖子上铸有2.5厘米——6厘米的18个立体人物,反映了古代的纺织场面;另一件是反映杀人祭祀场面的。这一重大发现马上震惊了国内考古界。

1956年又开始了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发掘。在历时两个月的发掘中,考古队员共清理了20座墓葬,又出土了青铜器、金器、铁器、玉器、玛瑙、绿松石、石器、陶器等文物3000件,其中青铜器约占全部出土文物的80%左右。在第二次发掘工作即将结束的前一天,在最后清理6号墓的漆棺底部时,从一个不大的被泥土包裹着的方形物体出土了一枚金光闪闪的金印,这枚金印上有四个汉字,经过辩认为“滇王之印”,没想到一个毫无名气的小山头竟会是云南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滇王的墓葬。

后来经细查,这枚出土于6号墓漆棺底部的金印“通体完好如新”。印作蟠蛇纽,蛇背有鳞纹,蛇首昂首向右上方。印面每边长2.4厘米,印身厚0.7厘米,通纽高2厘米,重90克。纽和印身是分别铸成后焊接起来的。文乃凿成,笔划两边的凿痕犹可辨识,篆书,白文四字,曰“滇王之印”。根据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传》中的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滇王尝羌降于汉,汉“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这一文献的记载,同出土的繁浩奢华的各种随葬品一起印证了石寨山就是一代滇王及其家族的陵寝地。

在考古学上,像这样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相一致的案例并不多见,因此,滇王金印的出土更显出它的与众不同和极高的考古价值。

第二节历史迷雾

听完庄教授对古滇国考古的介绍,从小生活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的我们,不知不觉自豪感油然而生。

其实,提起云南,给人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字:“蛮”!蛮者,粗野,凶恶,不开化,落后矣。从古始今,皆如此,何以?

我曾在一个抗日战争电视纪录片看过一个有趣的事,说当时滇军进东北抗战,沿途下火车中转,被人围观,说是想看看云南人的尾巴长成什么样子。

至于那些网上流传的笑话段子更是令人捧腹,我稍加修改,抄录如下。

有一学子到远方上学,同学问:你是云南的?答:是的!问:好远啊,云南解放没有?答:没有,上课的时候都带着枪。问:你原来会说汉语?答:来的时候在火车上刚学的。问:你们住窑洞吗?答:不,我们住树上。问:云南是不是在昆明?答:云南是昆明的省会。问:昆明在**么?答:没,在越南呢!问:你的很多小辫子呢?答:为了上大学只好剪掉了!问:你们还吃生肉吗?答:我们老大发明了燧木取火,我们吃烧烤。问:云南有鸡蛋吗?答:没有,云南人吃孔雀蛋!问:下次我去拉萨旅游,住你家行吗?答:行!不过我家离拉萨稍有点远。问:你们怎么来上学的?答:骑驴到**后坐飞机。问:那一定很久才到吧?答:习惯了,提前半年就得出发了。问:怎么不骑马呢?答:在云南,骑马的都是穷人干的事,像我们考出来的,都是骑骆驼和驴。而且,云南没有高考,考试都是比赛射箭,一公里以外摆几个牌子,写着“清华”、“北大”等等,一个人有三次机会,我第一箭射清华,第二箭射北大,都失败了,最后为了保险,射了最近的一块牌子,就是现在这个学校!问:你们那里有大象吗?答:其实我们那里还有人类。问:云南人都是少数民族吗?答:其实我们那里少数民族是多数。问:你们都骑大象上街吗?答:是!我们骑象的时候腰间都配着长弯刀,遇到不爽的外地人就砍掉。问:**不算犯法吗?答:不算,中央给我们每人三个杀人名额,但不能多杀,多杀一个就要写检讨。问:你们那里是不是50块钱就可以买一颗手**啊?答:是的,我家里面有好几箩筐,没事就扔一颗听听响声。问:云南有没有食人族?答:有,一般比较喜欢吃外地人,口感好一点。问:云南人养宠物吗?答:养,但不养猫猫狗狗,是养大象、猴子、蟒蛇!问:云南人吃什么?答:吃孔雀肉,老虎干巴,大象火腿。问:你们怎么上学?答:骑大象去,上课的时候拴在学校操场的大树上。问:云南毒品是不是当街卖?答:街上是散装的,超市里是袋装的,如果你要,可以给你捎几公斤。问:云南有出租车吗?答:有!出租车就是大象,车费按大象的便便重量算。问:能给我们留个地址么?去云南找你们玩。答:我们一直都是给别人留网址。

为什么称云南为“蛮”?根究原因其实就是以黄河流域所谓的中原地区为主体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对文化上不是他们标准的少数民族的一种蔑视称呼,对少数民族称蛮和夷,通过贬低来彰显自己中央大国的威严和尊贵,如称呼北方匈奴、辽、金、蒙、满少数民族为“北胡”;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少数民族主“南蛮”;如日本、朝鲜东方少数民族为“东夷”,西方少数民族为“西蕃”。《三国志》里面就称呼西南人为南蛮子,蛮夷,南方未开化的野人。

古为此,今为何亦如此?云南为什么被称为“蛮荒”之地?从史书记载云南也有着灿烂绚丽的历史文化。

1965年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发现距今170万年左右两颗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左右门齿,定名元谋人。考古学家认为,“元谋人”北上越过金沙江,到甘肃、青海成为古羌戎人,继续往东北越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远古时期,云南、四川、贵州地区的土著居民开始相互迁徙,西南民族共同体“夷”出现了,公元前900—公元前109年,古夷族在云南地区相继建立了古滇国、哀牢国等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晋宁),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复扩建五尺道,更名为“西南夷道”。郡县制度的推行,推动了云南各族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内地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和生产关系。从**东汉开始云南全部和今缅甸北部、东部是**领土。

汉朝征服西南夷时,发现当地有来自“身毒”的商人(今日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在梵语中称为“Sindhu”)。

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

公元320年,爨氏在昆川(今晋宁)称王,爨氏(见爨族;六诏)统治维持400年。公元七世纪,大约在大唐帝国兴起的同时,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类似部落联盟的民族政权,称为“六诏”。分别是蒙舍诏、越析诏、邓赕诏、施浪诏、浪穹诏、蒙嶲诏,“诏”为夷语,有“王”或“首领”之意。

唐宋时期,公元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公元779年又迁都羊苴咩城。后其子阁逻凤统一西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云南省政权的第一次统一。公元739年,南诏迁都太和城,即今大理市。南诏建立后,不断向四面扩张,其鼎盛时期曾控制了东至云南曲靖地区,东南达越南北部,西南直达今缅甸曼德勒,北以大渡河为界,东北抵达今贵州省遵义市一带的广大区域。

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建立南诏国,后其子阁逻凤统一云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902年,南诏国权臣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大长和。

930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

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土地面积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1253年,大理国被忽必烈派遣的蒙古军队所灭。

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出现云南省名,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西部,缅甸北部东部中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元朝中期后**云南省的元朝宗室梁王大力开拓,云南省管辖范围包括以上范围还扩大到泰国北部,是历史上最大的云南。

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在奢香夫人的帮助下攻占云南,灭元朝梁王。

清朝以后,1911年10月30日(重阳节),蔡锷、唐继尧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脱离清朝。

第三节滇王印迷雾

我首先说道:“庄老师,按你上次所说,西汉元鼎六年,西汉派兵数十万征伐‘西南夷’,西南羌人区战败,被西汉王室归为武帝版土,设牂牁,越西、沈黎、武都等五郡。西汉元封二年,西汉派四川巴蜀兵数万征灭了云南劳浸、靡莫两个羌部落。之后,尝羌王降附了西汉王室,滇国归入西汉版土,汉武帝在昆明设置了益州郡,晋任尝羌为滇王,统率云南昆明青羌地区,并赠给尝羌滇王王印,令他‘复长其民’。从史记记载,这滇王印确实存在,并于1956年在石寨山出土,有实物印证。而你们说要找的滇王印只有你们在图纸上画的造型,而且从你们画的印面来看,也看不出来是什么字,说了让你不高兴的话,连你们自己都不知道所画的是什么意思,我要表述的意思是:你们家族会不会搞错了,其实你们要找的哪颗就是石寨山出土的哪颗?”

庄教摇了摇头说:“对于石寨山出土的这颗金印,我们亦有许多疑惑和不解,我大量收集了这颗金印的资料,分析后有几点问题:”

“其一,根据西汉典章制度,对印的使用是非常讲究的,内臣王印叫某某王之玺,内臣的侯印叫某某侯之印,周边藩国的王印叫某某王之章,只有滇王这颗印最奇怪,既不叫玺也不叫章,用的是内地侯的叫法;”

“其二,有人说这颗滇王印制作精美,蛇钮形象生动,两眼熠熠生辉,其实看过的人都知道,这颗印不但小,而且制作工艺确实不怎么样,更谈不上精美,背面粗糙,蛇钮更是粗制滥造,和当时古滇国发达的制造工艺更是格格不入;”

“其三,几乎所有的印都是阳刻,但这颗印却是阴刻,非常不符合制印和使用印的常理;”

“其四,印背面的蛇纽也很古怪,蛇是至阴至毒之物,是令人恐惧和唾弃的动物,一个王权竟然弄个蛇作为象征,凭这样的印**王权又怎能有威仪,又怎能‘长其民’?”

“其五,唯一可以相互印证的是日本在1784年江户时代,两位佃农在挖沟时发现的‘汉委奴国王’金印,金印印面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台上附蛇形钮,通体高约2.2厘米,上面刻有篆体字‘汉委奴国王’字样。当时一个研究**古典文学的儒学家龟井愿用黄金十两买下,后金印被当地的领主田付白金若干获得。这枚金印和滇王印印制相仿,但两颗印的蛇钮形状差距非常大,汉委奴国王印蛇首下垂,制作精细,而滇王印蛇首上昂,印背面制作粗糙。据报道称‘汉委奴国王’金印成为中日两国早在两千年就有正式交往的历史实物见证。”

“其六,从已经出土的各种滇文物遗存,在各种大型贮贝器、屋宇、编钟及神圣的铜鼓上,都没有发现任何一个文字,更别说汉字,唯一出土的文字就是这印上的‘滇王之印’这四个汉字,按现在的考古研究,古滇国是没有文字的,印章的作用是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在一个没有文字的国家,要这印有何用?”

“但如果我们反过来思考,如将现在出土的这颗滇王金印认为仅仅是颗殉葬品,以上的疑惑能解释通一些。”

过了一会儿,老熊又问道:“现在寻找历代古物,几乎都是查询古史典籍,寻找古代墓穴,掘坟盗墓去找,而你们为什么偏偏要到深山洞穴去找?”

“哎~!”庄教授长叹一口气道:“我们也不得以啊,深山洞穴,危险重重,为了找这颗古印,从先祖至今死伤不计其数,本来兴旺发达的家族,现在已经谢落凋零了,但不找到这颗古印,我们和后代也会生活在恐惧阴影之中。从先祖留下的信息看,这颗金印是被藏在一个极其隐秘的山洞之中,而先祖为了担心隐藏地被遗忘或者太容易被外人找到,在各个山洞留下指引的方法,同时也故意留下各种迷惑以误导外族人的寻找,这些迷魂阵做法,虽然有效的迷惑了外人,同时也把我们给迷惑住了。我们要找的这颗金印确实在山洞里面,这绝对不假。但云南山高路险,山多洞多,时间又跨了两千多年,要找到谈何容易?”

“为什么现在寻找滇王印不能让外人知道?我觉得到可以四处发布消息,特别是让那些专业考古队参与,让别人帮助寻找,找到的几率不是更大么?”我问道。

“不行不行!”庄教授连忙摆手摇头说道:“现在世人都是利益熏心,如果让外人知道我们在寻找滇王印,我们生命都会有危险。这颗王印的价值实在太高,说它是价值连城是丝毫都不夸张。”

我们一想,庄教授说的对,原本他不想告诉我,自然有他的道理,也是为我们着想,没想到却被我逼得说出来。我们也算是无事找事做,自己去趟这浑水,以后做好保密是必要的,特别是做事更要非常小心。

“在岩洞里面找到的那些刻痕,都解读出来是什么意思了吗?”老熊又问道。

“没有。”庄教授摇了摇头,“这些刻痕是古代失传的一种文字,年代太久,自然损坏严重,能收集到的这些刻痕信息数量又少,我们绞尽脑汁,也实在无法解读其中的意义。”

过了一会儿,庄教授又说:“小吴刚才说的滇王印出土问题,我也对1956年石寨山考古,对滇王印出土的过程记载进行了收集,版本非常多,有如下几种。”

庄教授翻开一本笔记本,逐一念道:

第一种,简洁式。1956年11月到1957年1月,在对石寨山的第二次发掘中,随着6号墓中一枚上镌四个篆字的金印——滇王之印的出土,古滇国国王的墓葬被发现了。金印重90克,印面呈正方形,边长各2.4厘米,高2厘米;蛇钮,蛇首昂起,蛇身盘曲,并有鳞纹。石寨山古墓群正是古滇王国的王族墓地。滇王之印的存在,把一个虚无缥缈的滇王国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第二种,传奇式。1956年又开始了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发掘。在历时两个月的发掘中,考古队员共清理了20座墓葬,又出土了青铜器、金器、铁器、玉器、玛瑙、绿松石、石器、陶器等文物3000件,其中青铜器约占全部出土文物的80%左右。在第二次发掘工作即将结束的前一天,在最后清理6号墓的漆棺底部时,从一个不大的被泥土包裹着的方形物体出土了一枚金光闪闪的金印,这枚金印上有四个汉字,经过辩认为“滇王之印”,没想到一个毫无名气的小山头竟会是云南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滇王的墓葬。

第三种,煽情式。1956年,云南省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在晋宁石寨山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在发掘第6号墓时,发现墓内存放着一具制作精美的朱黑漆棺,随葬品有金器、银器和铜器等共计137件。其中以青铜器最为丰富,有古代“记载”国之大事的青铜重器;还有各种人物、屋宇、模型、饰物和贮贝器;有**墓主尊贵身份的编钟和随侍铜俑;有各式兵器如戈、矛、剑、戟等;生活用具有铜镜、炉、熏炉等,数量众多,种类复杂,显示了墓主的富有和显赫身份。当考古学家将要清理到棺底时,突然在随葬物中闪现出一枚亮铮铮的金印。考古队长亲自将它拾起,拂去尘土,只见上面清晰地刻着四个篆字:滇王之印。顷刻之间,发掘工地上爆发出一片欢呼声,人们奔走相告:千古传闻中的神秘古墓被找到了!

第四种,戏剧式。第一次试掘工作出奇顺利,工程历时21天,共清理西汉时期墓葬两座,出土青铜器过百件,除了此前在其它省份不曾见过的贮贝器之外,还有上百件的青铜兵器。1956年11月到1957年1月,考古队第二次进驻石寨山,在清理编号为六号的一个墓的墓地时,第一次出土的时候没有发现滇王印,在第二次清理时,对墓地里面的很多细砂进行筛检,筛的时候工作人员看到土里边有一个黄颜色的东西,就一层一层把它剥开的,露出来一个金色的角,以为是一个金扣子,一层一层往下剥之后就剥就出字,撇开一看它是滇王之印,大家非常激动,杀了一只鸡进行庆祝,五十年代杀只鸡可是不得了的事。

第五种,感叹式。1956年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发掘又开始了。在历时两个月的第二次发掘中,考古队员共清理了20座墓葬,又出土了青铜器、金器、铁器、玉器、玛瑙、绿松石、石器、陶器等文物3000件,其中青铜器约占全部出土文物的80%左右。在第二次发掘工作即将结束的前一天,在最后清理6号墓的漆棺底部时,一个不大的被泥土包裹着的方形物体引起了孙太初的注意,当他小心地用软毛刷刷干净外面的泥土后,一枚金光闪闪的金印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这枚金印上有四个汉字,经过辩认为“滇王之印”。刹时间整个工地沸腾了,这一重大发现令已经在野外辛苦工作了两个多月的考古工作者们欣喜若狂,欢呼雀跃,有谁能够想到,这样一个毫无名气的小山头竟会是云南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滇王的墓葬。

第六种,愿望式。1956年冬,云南滇池东岸的晋宁石寨山寒风瑟瑟,云南省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正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一天,一位参加发掘者对主持工作的孙太初先生开玩笑说:“如果能出现一颗滇王印的就好了,它可以证明这是一处滇国墓地,石寨山的名气一下子就会大起来,你这个发掘主持人可少不了请客。”孙太初想,天下哪有这么凑巧的事,便信口应下。岂知几天之后,奇迹果真出现了,考古人员在六号坟墓底的漆器粉末中,清理出一枚金印,顿时整个发掘现场欢呼雀跃。孙先生说:“当时自己的心怦怦直跳,捧着金印的手也有些颤抖,小心冀冀地将印上的填土剔除,四个典型的汉篆阴字“滇王之印”明白不误地跳人眼帘。”金印四边完整无损,印背上蟠绕一蛇,回首逼视,两眼熠熠放光,光彩夺目。虽说这枚金印的大小不过方寸,但作为滇国历史的见证,它却重比千斤。激动之余,孙先生并未忘记先前的许诺,立即请人去渔船上买来两条大鲤鱼,大家饱餐了一顿。

第七种,奇迹式。1956年11月,考古队在石寨山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发掘,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各种奇珍异物不断出土,在第六号墓内发现了170余件各类器物,其中有记载古滇国大纪事的重器——贮贝器5件,象征尊贵身份的铜编钟1套6件,带金鞘的青铜剑5柄,被认为是玉衣半成品的穿孔玉饰片盒残玉璧等具有价值的文物,一个古代王国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考古队员们结合《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等历史典籍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此地应属于古滇王城的遗址,如果真的挖到滇王金印,就找到古滇国了。奇迹果然发生——当1位现场发掘工人在清理墓坑中的漆器粉末中,1枚金印被现场挖掘的工人清理出来,考古队员们全都欢腾雀跃起来,考古队员们捧着金印,小心翼翼地剔除填土,四个典型的汉篆“滇王之印”,明白无误地映入眼底。印背上蟠着一条蛇钮,回首逼视,两眼熠熠放光;印身四边完整无损,光彩夺目。虽然印的体积不过方寸,但作为历史的见证,这枚高2.0厘米,每边长仅2.4厘米的金印确乎比千斤还重,有了它,古滇国在以晋宁为中心的滇池区域的传说完全被证实,两千多年前滇王国神秘的历史揭示出来了。

第八种,阴谋式。云南解放于1952年,而石寨山考古于1956年,时间跨度仅仅4年,这段时间正是解放军进驻云南,国家全面接管对云南的混乱时期,这段时期主要是对云南各种私有企业进行社会主业改造,对各民族进行安抚工作。此时,人心不安,社会混乱,鉴于云南重九起义,云南宣布脱离清王朝的统治,少数人甚至提出独立愿望。稳定人心,创造归宿感和民族团结力显得极为重要,所以这次考古发掘就发掘出滇王金印,“滇王之印”的发现证明了司马迁直录实书的不可怀疑性,证明了从古至今云南都是**的一部分,云南从西汉时期就已经接受中央的领导。

从以上记载发掘过程相比对,可发现,虽有大同,却亦有小异,对出土的时间、地点、出土物品相差不大,但出土的细节记载的却是五花八门。对滇王印具体出土时间,有模糊的,只说发掘出滇王印,有清晰的,说考古结束的前一天,第二次清理的时候;对最初发现的人,有说一名工人,有说考古队长;对发现过程,有说在筛土的时候筛出来的,有说在清理棺底时突然露出来的;庆祝的方式,有说杀了一只鸡,有说吃了两条鱼。

我说道:“庄老师,你说的这些细节记载有的我看过,但我觉得写这些文章的人,不完全都是史学人员,写的时候会出现随意性发挥,不够严肃谨慎,可能存在捕风捉影,夸大事实,也存在以讹传讹,或者自己想当然的胡乱编造情况。滇王印的出土已经是事实,而且经过无数专家考证为真,不必要抓住一点小小的记录失误纠结不放,就以此怀疑这颗滇王印的真伪。”

庄教授点点头说道:“你说的是,也有可能是我老头子多虑了,以前对出土滇王印真假争论非常多,异常热烈,但现在也基本偃旗息鼓,逐渐默认了滇王金印为真。”

小可在客厅茶几上泡好了茶,叫我们到沙发座,品品他家里面珍藏了多年的古树老班章。

他们家确实很大方,把好东西全搬出来招待我们了。我拿过茶饼看了看,确实是好茶,看样子是二十年以上的老茶了,茶饼颜色发黑,但仍可见叶大,条索粗壮,芽头肥,多绒毛,是标准的老班章大叶种茶。我嗅了嗅,鼻孔里面感觉到强烈的山野气韵,有很浓烈的古树茶特有之味道,有兰花和花蜜的香味。

我还没说话,老熊端起一杯,咕咚一口就喝了下去,见他这样喝,我忍不住调侃了他几句。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宋时从梦华录开始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朕乃一代圣君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北宋大法官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我岳父是李世民堡宗别闹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