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六十二章 上任乌台!

第六十二章 上任乌台!(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治国先治吏。

这是千百年来兴衰存亡的历史告诉我们的。

宋朝尤其对此重视。

到了宋代,我国古代中央监察制度得到了重大发展,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监察制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对元、明、清中央监察制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御史台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

宋朝的监察体系应该分为御史台和谏院两部分。

而在这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里面,台长为御史中丞,副台长为侍御史知杂事,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部门,分别由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任职。

开始,御史台三院御史无定员、无专职,他们多外出任知州或通判,其职掌由其他官员负责。

而大中祥符五年时,真宗再次下诏:“三院御史除差出外任及在京莅它局外,定以六员为制。”

自此御史台在制度上有了定员。

真宗天禧元年,御史台又设言事御史(即谏官)六人,专门负责言事,也就是向皇帝进谏或参议朝政。

遇到“诏令不允、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刑赏逾制、诛求无节、冤滥未伸”,言事御史皆可上奏弹劾。

而欧阳辩的监察御史则是属于三院中的察院。

说句实话,若不是与央行行长这个掌控天下经济命脉的职位相比,监察御史当真算得上位高而权重了,韩琦做的其实也不算过分。

欧阳辩等人没有站出来为欧阳辩说话,一来是避嫌,二来他们觉得韩琦的做法其实也不算是过分了。

监察御史掌管察院,负责检查六曹及百司之事,权力在御史台三院之中是最重的,六部之内的监察机构都归察院管辖。

而且这个职位一般都是皇帝亲自任命的,宰相一般不能举荐,所以赵祯自己能够视事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二府三司的权力架构。

其中不无敲打韩琦伸手监察御史的任免的意思,好在欧阳辩也算是被贬谪,否则连他都得吃挂落。

如此这般一想,韩琦也是个狠人,他这是在试探,但又没有真的触及赵祯的软肋。

如果韩琦是任用他的私人做监察御史,那么这次韩琦必然会被贬谪。

韩琦巧妙地用了和他不对付的欧阳辩来做监察御史,反而让赵祯不太好借机发挥了。

而韩琦虽然被敲打,但并非没有收获,至少他拿下了央行行长的位置。

想到了这一点,欧阳辩不得不为这些老政治家们的手段拍案叫绝。

老辣啊!

赵祯的手段老辣,可韩琦的手段也差不到哪里去。

想通了这些,欧阳辩快乐地去上班了。

嗯……可能未必是快乐的,但相比起在家里被苏轼揪着问心学的理论来说,去御史台倒也算得上清闲了。

御史台虽然是监察机构,可办公处可并不阴森。

毕竟这里都是一些顶级文人所在,可不像其他的时代那般任用一些武夫或者酷吏来担任监察人员。

御史台不仅不阴森,反而颇为清幽。

因为御史台里面种了许多高大的柏树。

之所以御史台里面要种柏树,其实是因为《汉书·薛宣朱博传》里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

所以宋朝的御史台也如法炮制,在里面种了许多的柏树,所以显得颇为清幽。

当然,心中有鬼的人走进来觉得阴森也有可能。

御史台的御史中丞是一把手,台院的侍御史兼知杂事为二把手,辅助御史中丞处理御史台事务。

殿院的主官是殿中侍御史,共有两人,加上察院主官监察御史,御史台的编制就是六人。

不过御史台的事情又多又杂,所以里面有一些叫里行的官员。

比如说殿院的就叫殿中侍御史里行,而察院的则是监察御史里行,加上里行二字,大约就有了实习、储备干部的意思。

这个里行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也就是说,这些里行是不占编制的。

欧阳辩的手下有四名监察里行,一名李定,二名程颐,三名阎询,四名黄廉。

程颐大名鼎鼎,自然不必多说,闫询应该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但宋史上也算是留了名字的,而且生平经历是有三行字的,算是了不得了。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堡宗别闹美国农业不发达,需要金坷垃朕乃一代圣君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混在洪武当咸鱼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谍影凌云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北宋大法官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
返回顶部